中新网兰州12月10日电 (王牧雨)“她给予了我温暖的家庭,因为我的妻子,中国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来自也门的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米都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求学,他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因兰大结缘了自己的妻子。
2023年10月,就读于兰州大学的米都正在课堂上学习。王牧雨 摄
今年24岁的米都来自也门伊卜市,采访期间,他用一口流利标准的中文向记者讲述起他与中国的故事。
米都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很早就与中国人开始打交道,也常和幼年的米都提起中国。米都看过不少中国电影,他说很喜欢看成龙和吴京两位中国演员的电影,对中国功夫和文化也十分感兴趣。
米都说:“我从小对中国一直有很好的印象,觉得这个国家很了不起,甚至我们一直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知’。”
“目前在阿拉伯国家的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这让我萌生了学习汉语的想法。”米都表示。
2017年,高中毕业的米都,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赴中国求学之路,来到兰州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
初到中国时,性格外向的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生活。米都也常因自己的“外国人”面孔,被身边人“搭讪”,他十分乐意介绍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当起了“外交使者”。
“刚来中国的时候,发现人们有时候打招呼的方式会用‘你吃了吗?’。后来我了解了中国文化之后,才意识到这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米都说。
在兰州学习期间,《读者》杂志成为他最热衷的课余读物。他说,这本杂志不仅让他学习了汉语,更让他了解了很多中国故事。他表示,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的民间文学有很多共通性,比如《阿拉丁神灯》和中国故事《聚宝盆》在故事情节上就有很多相似性。
2023年10月,米都在兰州品尝兰州牛肉面。王牧雨 摄
对于在兰州生活了六年的米都来说,牛肉面成了他的最爱。如今,他和许多当地人一样,一天从吃一碗“牛大”开启,也有了自己经常去光顾的牛肉面馆。
除了收获学业和爱情,米都利用课余时间游历了中国许多美丽的地方,重庆、云南、敦煌等地,这些旅行经历让米都见证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体验到中国多彩的文化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米都在敦煌旅游时拍摄照片。(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旅行时,我会选择高铁,和火车不同,高铁的速度很快,很平稳舒适。”米都说,在中国,他体验到很多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米都表示,也门和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有很多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改善、港口建设和能源领域方面。米都希望以后能在也门坐上中国建设的高铁。
未来,米都的梦想是回国当一名中文教师,同时翻译两国的文学作品,让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完)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张钰惠)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为学生提供宿舍,不再是高校的既定规则。“不予安排住宿”,高校的官宣合理吗?
资料图:几位考研学生在南昌大学教学楼的公共空间复习备考。刘力鑫 摄
多所高校明确不予安排住宿
中新网梳理发现,近年来,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例如,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
其中,部分高校明确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例如,北京大学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早在2019年,复旦大学就明确不为专硕生提供校内住宿,会协同相关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也有部分高校对全日制硕士生实行自愿申请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
资料图:几位考研学生在南昌大学教学楼的天桥上复习备考。刘力鑫 摄
学生:高校的学术成就是选择关键
在江苏某高校专硕就读的小姜告诉中新网,考上研究生之前,她给自己定下的租房预算是1200-1500元,最后,她在距离学校10分钟通勤时间的地方,租到了月租1300元的房子。
“报考的时候,我也考虑过住宿的问题,但因为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很高,我非常向往它的光环,所以可以忽略这一点。”小姜提到,自己在报考时也与家长沟通过,他们一致认为只要能考上,在外租房也是可以的。
在读期间,小姜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元的交通补助,这笔交通补助是为专硕生提供的,虽然不能抵消租金,但能够缓解她在学生时期的经济压力。
相比于小姜,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小王承担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对于普通家庭的她来说,在学校附近和室友合租一间月租超5000元的主卧,负担比较大。小王表示,自己拿学校“无可奈何”,学校的光环足以让她支付这笔费用。
“这可能是一个大趋势。”小姜认为。
资料图:众多考研学生在南昌大学图书馆的自习室内复习备考。刘力鑫 摄
针对多所高校宣布不予安排住宿的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住宿资源有限的问题显现;另一方面,硕士生作为成年人,高校不为其提供住宿的风险相对较低,因而会选择让硕士生自行安排住宿。
储朝晖表示,从国际上来看,多数国家的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甚至一些国家的高校不为本科生提供住宿,同时,一些高校会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房源。
“从高校本身的功能来说,我认为,学校不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提供住宿属于正常情况。”储朝晖认为,提供住宿是高校的辅助功能,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高校为管理更加有效而提供住宿,而从高校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不提供住宿应该属于一种常态。(完)